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?
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。会议指出,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,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,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,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。
城市化战略格局"两横三纵"是什么意思?
中央提城市化战略格局“两横三纵”的意思解释:就是构建以陆桥通道、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,以沿海、京哈京广、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,推进环渤海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,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;推进哈长、江淮、海峡西岸、中原、长江中游、北部湾、成渝、关中—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,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。
经过多年快速发展,当前,中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。展望未来,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布局和形态如何规划?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,危及粮食安全?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?
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,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。
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,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,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,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。
会议提出,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,提出了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,要一张蓝图干到底。会议明确,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,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,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,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会议要求,科学设置开发强度,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,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,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。[1]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什么问题的重要途径?
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
推进城镇化是解决(农业、农村、农民)问题的重要途径。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,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。会议指出,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,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,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,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,取得显著进展。2012年,城镇人口达到7.1亿,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。全国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是哪一年开始的?
一、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(1949~1956年)
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全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我国在经历了三年的恢复时期之后,便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。其间,着重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,调整产业布局,特别是搞好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建设。城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载体,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使城镇建设出现了初步繁荣。与此同时,政府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,如土地改革等,调整了生产关系,解放了农村生产力,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,小城镇(尤其是集镇)也随之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,农村城市化初步得到发展。
(一)城市增加,农村集镇繁荣
1949年全国仅有135个市和约两千个镇。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基础上,城镇建设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。到1956年,全国的城市已发展到175个,比1949年增加了40个。现代化工业,特别是现代重工业的发展,使许多老城市得到迅速的改造和发展,也使许多新兴工业型城市得以建立。建制镇在1953年已发展到5402个,比1949年增长了1.7倍。1955年6月以后,全国按照《关于设置市、镇建制的决定》规定的标准对原有的建制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查和调整,撤销了一批达不到标准的镇建制,1956年全国的建制镇下降到3672个,但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特别是在农村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的推动下,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,因此农村集镇一般都比较繁荣、兴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